化我的思念
为白云片片
飘过平原 飘过高山
飘到你的头顶窗前
默默的投给你
我那爱的诗篇
一千遍 一万遍
化我的思念
为蓝星点点
闪在黑夜 闪在凌晨
闪在你的眉睫梦境
轻轻的弹给你
我那爱的琴键
一千遍 一万遍
化我的思念
为山花朵朵
开满山谷 开满丘陵
开满你的发鬓庭园
悄悄的寄给你
我那爱的书简
一千遍 一万遍
邓禹平《我的思念》
初次收录于1981年发行的《三人展》专辑,
这首《我的思念》,潘越云唱过,蔡琴唱过,初次发行都是1981年,那个时候蔡琴的音色还不如现在低沉醇厚,所以在表达诗人厚重而遥远的思念上,个人更喜欢潘越云演唱的。
以前只知道它的歌词极富诗意,却不知道这首歌的背后,有着多么遗憾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与词作者邓禹平有关。
邓禹平(1923.11.30—1985.12.21),笔名夏荻、雨萍,四川省三台县人。著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词作者。
1948年后去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时值政局变故,再无机会返回大陆,1985年在台湾病逝。
邓禹平这个名字,你一定很陌生,但是由他作词的《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你一定听过,也一定唱过。
只是我们最初认识这首歌的时候,一直当它是一首高山族民歌,但其实,这首歌创作于1948年,是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词作者邓禹平来自四川,曲作者是电影导演张彻来自浙江。是的,就是那个拍了《金燕子》《独臂刀》等一系列武侠电影,后来成了新派武侠片大师的张彻。
而赴台拍摄这部电影,也成为邓禹平永远的伤痛。
我送你一首小诗
用草原写上羊群
用蓝天写上星星
我爱这一首小诗啊
藉不停的流泉向你朗诵
再藉无尽的细雨向你倾吐
邓禹平《我送你一首小诗》
邓禹平1923年出生在四川省三台县三元镇,受母亲影响,他自小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年少时父母相继离世,在兄长与族人的照顾下长大。后在三台中学读书,读书期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优异,深受先生和同学喜爱。
后来在一次演出时,邂逅了喜欢文学和音乐的学妹,县城南街米店老板白来远之女白玫,年少的两人如遇知音,暗生情愫。
由于家庭贫困,邓禹平只读到高二就休学了,在南城小学代课教音乐和美术。1944年春天,邓禹平离开三台前往重庆,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中央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雨露并不知道
为什么一定要向大地飘落
江河并不知道
为什么一定要向大海奔流
地球并不知道
为什么一定要围着太阳循行
就像我并不知道
为什么我的思念总是飞向你
为什么我的脚步总是朝向你
为什么我的心啊总是环绕你
像他们那样日以继夜无远弗届分秒不停
邓禹平《并不知道》
1945年夏天日本投降后,为了和邓禹平在一起,白玫瞒着父母,悄悄报考了重庆女子师范学校来到重庆读书。
白玫原计划毕业后就与邓禹平结婚,只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了白家人强烈的反对,为了阻止两人相恋,白家人以父母病重为幌子将白玫骗回三台与一富家公子成婚,白玫不从,被父母关在自己的卧室。被困在家的白玫一度想要轻生,却又念及邓禹平,找了个机会悄悄跳窗逃走。
从家里逃出后,白玫只身前往重庆。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当白玫从三台历经种种艰辛到达重庆后,只因电影厂要迁回上海,邓禹平久等不见白玫回来,不得不随电影厂去往了上海,无奈的白玫只得留在重庆继续学业,与邓禹平保持着书信往来。
伞是一个
可折迭可带走的屋顶
伞是一个外出的家
终日悠悠地漫步在
睡意融融的小路上
伞是一个外出的家
每当你不安的时候
伞下宇宙的温馨
变换成了一宇宙的寂寞
邓禹平《伞的宇宙》
1948年,邓禹平随电影厂赴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原以为电影拍完便可以回到重庆与白玫团聚,谁想1949年,电影还未拍完,上海解放了。海峡两岸的局势紧张起来,剧组成员都想返回大陆,但机票不够,邓禹平没法返乡,不得不滞留台湾。
留在台湾的邓禹平疯狂地思念着家乡,思念着家乡的爱人白玫。为了排解心中那份对恋人的牵挂,他只好将浓浓的思念在文学艺术上倾泻。他以“夏荻”、“雨萍”等笔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我送你一首小诗》、《我的思念》、《伞的宇宙》、《下雨天的周末》、《除非》、《并不知道》等诗作被谱上曲,在全球华人中传唱。
1981年,邓禹平获得了台湾诗歌最高奖——金鼎奖。
我好喜欢周末
我好喜欢雨天
我好喜欢下雨天的周末
因为那小雨
我才可以和你
共撑一把雨伞
靠得好近好近
因为那周末
我才可以和你
聊得好晚好晚
邓禹平《下雨天的周末》
1983年,邓禹平中风后住在台北空军医院,林海音多次前往医院看他并询问他有什么心愿,而邓禹平唯一的心愿便是想把写给白玫的数百首诗结集出版。
当时的林海音,在台湾创办了纯文学出版社,为了让邓禹平的最后一本诗集更精致地反映邓禹平对白玫绵延近半个世纪思念之情,她专门请来大名鼎鼎的诗人席慕容和台湾画坛名宿楚戈,为邓禹平的诗集题诗、作画,很快,凝聚着邓禹平一生情结的诗集《我存在,因为歌,因为爱》出版了。这部小集子问世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当年台湾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诗集出版后不久,林海音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海峡彼岸的信。这信是当年支持白玫去重庆与邓禹平相聚的老友罗忠榕寄来的。
原来,1984年,时任中央乐团指挥兼作曲的罗忠榕前往澳大利亚讲学,观看了一场音乐会,他随手翻看音乐会的乐谱时,意外的看到《高山青》的词作者竟然是他的老友邓禹平。近40年来,罗忠榕一直以为《高山青》是台湾民歌,却没想到歌词竟出自邓禹平之手。回国后,他一口气向海外友人写了几十封信——其中有一封就是寄给林海音的——寻找邓禹平的下落。
不久,罗忠榕收到了林海音的回信,获悉邓禹平在台湾的近况。他拿着林海音的信,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到三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为了初恋情人终身未嫁的白玫。
千樽佳酿不能醉我
万罐蜜糖不能迷我
若要我怡然酩酊,
除非你那浅浅的酒窝。
千仞狂涛不能覆我,
万浔海水不能溺我。
若要我任命浮沉,
除非你那款款的眼波。
邓禹平《除非》
自从和邓禹平失去联系后,白玫在重重的思念中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一生孤苦无依。当数十年后听到邓禹平的音信时,她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了。
为了让病床上的邓禹平能听到白玫的声音,白玫、罗忠榕连夜用录音机录制了一首白玫演唱的《高山青》寄往台北,当林海音匆匆拿着载着白玫歌声的磁带和寄托了白玫思念的信件来到邓禹平面前时,邓禹平已深度昏迷。
1985年12月21日,邓禹平悄然离世。
白玫在广播里听到邓禹平去世的消息后,只是默默地读着邓禹平留给她的诗:
化我的思念为白云片片
飘过平原
飘过高山
飘到你的头顶窗前
默默地投给你
我那爱的诗篇
一千遍
一万遍……
1988年,了无牵挂的白玫在忧思成疾后一病不起,不久也追随邓禹平而去。
后记:
199几年的时候,
我初次听到潘越云唱的《我的思念》
一直只当一首歌词优美的情歌,
本来只是想推送一首歌,
却意外的看到邓禹平与白玫的故事。
这个故事,
不论放在什么年代,
都算是一个传奇了。
相爱的两人,远隔天涯,
心里装了一个人,
除了给对方思念,
便再没有能力爱上别人。
如此孤苦一生。
这样的执念,
困住了相见无望的两人,
却也令他们有遗憾的爱情变得更为纯粹。
于是在外人来看,
这样残缺的爱情,
竟然也是圆满了。
文字、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编辑撰写:栗花猫
让音乐听见不同
让路过的风景有风
让此刻的眼睛留有温柔
@水盡處